实施ISO14000环境认证管理体系过程是对企业的环境影响状况,资源、能源利用状况等方面的环境因素的一次全面地、系统地调查和分析的过程。要通过这一工作,使企业的各个部门对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因素进行识别并加以评价,找出重要的环境因素加以控制或管理。环境管理体系的审核中,除对环境污染方面的控制和管理状况进行审核外,也要对能源、资源利用方面的分析和管理状况进行审核。
例如:某公司在建立管理体系后,为了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建立起了一整套管理制度。按部门每月对各种消耗做详细的统计、分析,并制定了提高能源和材料利用率的指标。
企业实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可以通过对各种资源的消耗的控制,全面优化自身的成本管理,减少不合理的消耗,实现本钱的控制,因而可以使自己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企业申请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首先要满足两大认证审核条件:1、已建立文件化的环境管理体系,并且运行良好。2、本年度无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污染物无严重**标排放情况。
在满足审核条件的基础上,再准备企业认证的相关申请材料。注意,企业要在预定的认证审核日期的一个月前提交下列材料:
1、组织简介;iso质量管理体系
2、认证申请书;
3、法律地位的证明文件(如:营业执照)的复印件;
4、监测报告及《申请认证组织应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5、地理位置示意图;iso质量管理体系
6、区域平面示意图;
7、主要工艺流程及污染物产出示意图;
环境管理体系概述,包括:体系覆盖范围、体系运行时间、运行成效、内审及管理评审时间等
应全面地看待ISO14000标准。既要看到它的先进性、科学性,代表未来一段时期环境管理的发展方向。同时,ISO14000环境认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除了要求企业在其环境方针中对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持续改进做出承诺外,并不规定环境表现的要求,因此两个从事类似活动但环境表现不同的企业,可能都达到ISO14000标准要求。因此,可以通过符合该地区而非出口市场所在国的环保法律法规来达到ISO14000要求,体现了贸易的对等原则,有助于消除贸易壁垒。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西方发达国家都是在非常好的环境管理经验、环保科技的基础上采用ISO14000标准的,在这一点上,包括我们在内的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并不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这种劣势有可能通过西方发达国家的严格立法和贸易政策转化成对我出口产品的贸易壁垒。为此,我们应当努力迎头赶上,尽快实施ISO14000标准,同时还应通过双边和多边贸易协定等国际谈判方式,据理力争,以求为中国的出口企业留出一段推行ISO14001标准,与国际接轨的时间。
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继ISO9000标准之后推出的又一个管理标准。该标准是由ISO/TC207的环境管理技术会制定,有14001到14100共100个号,统称为ISO14000系列标准。
ISO14000是ISO推出的*二个管理性系列标准,ISO/IEC颁布了个管理性系列标准-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这一系列标准准一经颁布,立刻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反响。但是某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日本一开始认为自己的国家标准**ISO9000标准,没有及时等同转化,结果在国际贸易中吃了亏,以后积极参加这一系列标准的修订和实施。ISO9000系列标准初阶段有成员国56个,目前已有90多个成员国参加。标准强调了生命周期思想的应用,对产品进行从摇篮到市场的分析,较全面地覆盖了当代的环境问题。从产品设计入手,从根本上解决由于人类不当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所引起的环境问题。